大眾史學研討會

時間:2011/01/08-09

「大眾史學研討會」於中華民國百年伊始元月8、9日兩天,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2、3樓會議廳及視廳室舉行,由本會、臺灣文獻館、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逢甲大學文物與歷史研究所共同主辦,開幕式由林館長金田、郭主任大玄、李主任麗日及王所長志宇 共同主持開幕,與會者多達200餘人,會場相當熱絡。

參與研討會人員除了學術界的學者專家外,亦有其他領域的大眾史學愛好者,包括公務員、教職、志工、地方文史工作等等長期對臺灣歷史文化、大眾史學關注與投入者;年齡層的分佈也相當廣,老、中、青都有,足見大眾史學受歡迎的程度。

基於「大眾史學」人人來寫歷史的基調上,這場研討會不以「學術」為主要框架,不高調、也不艱澀,是以,研討會以精彩的專題演講開場,由逢甲大學。周樑楷教授講演「大眾史學的開場白」。

在研討場次的安排上,有兩場撰寫、論述較具學術性;一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副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張弘毅發表《認識自己-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的前世與今生》及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生廖志軒的《轉來做番-竹塹社後裔現況》、一是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發表 《明月幾時有?─日治時期臺灣中秋節的「月見」頻率及其相關節慶活動的變遷》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研究生王月青、吳季如、李嘉倩、賴曉霈合撰《日治時期臺灣的媳婦仔─舊慣調查、國家律令與文學小說交織的三重圖像》,相當精闢。

另有兩場則為人物的訪談與故事;一是臺灣文獻館編輯組組長發表 《天主教美國瑪利諾會草屯堂區傳道員胡明恩》及臺中育仁小學校長施麗蘭的《台中教區蔡文興主教時期(1951-1986)的社會服務-以醫療及汽車修護為例》、又一場是臺灣文獻館館長林金田撰《一個以鋼織錦的人-林枝木》及臺灣文獻館採集組組長黃宏森的《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採訪歷程與心得分享》。

另安排 了一場「圓桌開講」,由周樑楷教授主持,林金田管長、地方文史工作者簡史朗、鄧相揚先生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謝仕淵先生等擔任引言人,提供與會者暢所欲言及經驗交流與分享的園地。

另為使活動多樣化,也於第一天中午餐後,進行臺灣文獻館文獻步道參觀,該步道於該館園區之楓香步道兩側豎立石碑15只,碑文內容為臺灣文獻名人名句,如:連得政之「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傅斯年之「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並以名家書法及雕刻,此活動讓這次的研討會更添愉快,也在輕鬆中讓 與會中見賢思齊並傳承歷史文化。